煤改氣,壁掛爐行業的“刺背之痛”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轟轟烈烈的“煤改氣”浪潮,給中國的壁掛爐行業掀起了足夠的波瀾,它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壁掛爐行業的歷史進程,但它又是殘酷的,因為政策的風終有吹盡的一天,是留下一地雞毛還是趁勢而上,考驗的更多是企業自身的磨礪和造化。如今,再去復盤“煤改氣”的整個歷程,更加辯證地來看待這次的政策之風帶來的變化,或許要遠比尋找一個對與錯要更有意義。

從野蠻發展到一地雞毛
各地關于“煤改氣”的補貼政策的出臺,直接成為了拋向壁掛爐行業發展的橄欖枝,而這份來自市場的巨大需求對于供應方——既有布局壁掛爐市場的企業的產能提出了極大的挑戰。持續膨脹的市場需求和供不應求的矛盾,讓整個壁掛爐行業的狂歡甚至牽動著配件企業的經營信心持續膨脹。當然,除了已經布局于這一市場的企業在產能上的擴大外,眼前紅利仍刺激著越來越多玩家的加入,壁掛爐行業的規模更是呈現了幾何倍速的高度發酵。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客觀規律,快速上馬的“煤改氣”背后,不少深耕壁掛爐行業的廠家已經表達著自身的擔憂。一方面,大量的設備出貨后,安裝能力的短板并不是像擴大產能一樣行之有效,不規范的安裝導致壁掛爐的故障率激增,甚至還存在著大量的安全隱患問題。另一方面,由于天然氣在我國仍處在發展建設中,特別是不少地區的天然氣管網建設并不完善,有的“煤改氣”的室內端已經完成了改造,但因為天然氣的供應官網還未布局完善最終無法使用的并不在少數,轟轟烈烈的“煤改氣”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此顯現,各界的質疑聲也越來越響亮。
壁掛爐行業就在“煤改氣”的野蠻生長和一地雞毛的反復橫跳,最終又一步步地走入了如今的全新市場環境。

刺背之痛,在痛中尋找機遇
在宅配機電發布的“2021年度中國燃氣壁掛爐市場報告”中的數據顯示,步入尾盤的“煤改氣”市場將持續收窄已經成為了不爭的事實。如今的壁掛爐市場,已經全面步入“市場化”的發展階段,生存和發展正成為了目前重點考慮的問題,而在度過這一次插曲后,壁掛爐行業也最終回歸到了正常的軌跡中。
客觀來說,“煤改氣”帶給壁掛爐行業,除了規模的持續放大,市場認知度的提升,消費者對于舒適采暖需求的激增等等,都是它留下來的利好,更是讓一批壁掛爐企業在這一場政策的紅利中,找到了邁向新臺階的快速通道,也有了更多可以深耕市場,完善產品和技術的資本。但“煤改氣”又是令人刺痛的,因為他帶給市場留下了許多后遺癥,特別是在規模的泡沫破碎后,低價甚至是更為惡性的競爭會再一次影響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也給真正想要在壁掛爐行業中去做好的企業留下了諸多的困難。

即便“煤改氣”市場仍將持續萎縮,但雙碳方針之下,煤改清潔能源依然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舉措,更合理的“煤改氣”規劃將成為未來的主旋律,也會敦促著更有實力和競爭力的企業,去做好每一個改造項目。另外,來自對于舒適生活的需求和追逐,南方采暖和北方壁掛爐替換仍然會成為未來壁掛爐市場重要的發展領域,特別是伴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冷凝壁掛爐這一綠色節能的產品上的持續沉淀,也讓壁掛爐行業走向更升維的層次進行布局,這不僅僅是在家用市場,商用市場同樣也給壁掛爐行業留下了一席之地。當然,借鑒當下歐洲壁掛爐行業的發展環境,混合系統的逐漸成熟和流行,同樣會為壁掛爐企業創造更多的機遇。
總的來說,“煤改氣”就像是壁掛爐行業的一劑激素,它在短期內能夠起到非常劇烈的成效,但也會因此帶來諸多的后遺癥,而如今,與其抱怨當時在“煤改氣”時期的諸多不應該,不如在市場走向平緩后,沉下心來的企業更應該認真去思考,該如何做好產品,如何提升技術,如何創造價值,如何培育渠道等等原本就應該持續堅持的事,至少從現在來看,調轉船頭還不算遲。
- 下一篇: 2022中國制冷展“雙碳”主題活動預告發布
- 上一篇: 西屋康達中央空調電子產業領域再創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