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配機電行業也能收設計費嗎?
愛賽為鳥叔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大家好, 我是鳥叔。今天來聊聊鳥叔的一個夢想,就是所有的舒適家居、宅配機電行業的從業者都能在日常工作中增加一項收費:設計費。

熟悉鳥叔的人都知道,我以前是設計院出身,那么在大的工程領域,收設計費天經地義,雖然由于土木行業整體不景氣和競爭激烈, 現如今設計費比我15年前離開設計行業的時候還低。但無論如何,在工程領域,設計費還是有的。
那對應我們宅配機電行業,也就是面向終端用戶,通過零售為用戶提供機電系統的行業中,設計費幾乎是一項不存在的收費。即使有,也是報價單最后一項無輕重的一個零頭,隨時可以被抹掉。
那為什么我會產生這樣一個夢想了,在零售行業里要收取設計費呢,幾個理由。
第一個理由:收取設計費,是我們一線商家從簡單產品的搬運工,向真正的舒適家居、宅配機電集成和服務商轉型的標志性和象征性指標。
能收得到設計費,才能證明:你為客戶提供的價值,不僅僅是承擔產品搬運的中間商,你掙的利潤不僅僅是產品差價,而是你作為集成商通過根據用戶的房屋、使用習慣、舒適要求、當地氣候為用戶打造一套獨一無二的機電系統,從而獲得對你的綜合服務:設計、施工安裝、維護保養、產品等的對價,在此過程中,你的有技術含量的勞動為自己獲得回報,同樣也為客戶創造了價值。
在當下和未來的社會,信息和數據無所不在,被大型互聯網品牌、大型廠家通過技術手段匯集及挖掘, 資金、勞動力、物流在互聯網技術以及大數據的加持下,通過互聯網平臺型企業前所未有地高效運轉。而傳統的經銷商,其商業模式,本質上是信息不對等下,通過局部的資金、勞動力、物流成本優勢,通過經銷的產品,以產品差價為形式,獲得盈利。
這種模式在新的形勢下變得極為脆弱,一旦資金、勞動力、物流以及信息等生產要素發生變化與重組,傳統經銷商就會陷入“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窘境中,我們已經能觀察到很多跡象,不同的勢力和市場參與者都在覬覦這塊蛋糕,在試圖顛覆和打破原有商業模式。
第二個方面,只有收取設計費,才能讓把技術融入到銷售給終端用戶的系統里面去這件事情,成為一個經濟上合理和過得去的事情,從而為用戶創造價值。
例如,在對技術能力要求較高的各類新型高端家用空調系統中。經銷商往往沒有足夠的技術能力和設計能力,只能完成部分的簡單設計和系統集成,向終端用戶收取的設計費往往也是象征性的,那么就把對于這類系統至關重要的設計工作留給了廠家。
而廠家可能的應對之策有兩種,一種就是通過簡單粗暴加大系統安全裕量,最終造成造價及能耗問題;一種就是投入大量精力、時間和成本去承擔這部分工作,而只能通過增加產品售價的方式回收成本。在第一種方式中,受害者實際上是消費者,而第二種方式是不可持續的。
另外一種常見的情況是,在零售里,集成商辛辛苦苦作了詳細的設計或者報價,都是免費的,只有等簽合同,才能從最終銷售中回收這部分付出的成本,結果終端用戶拿著你的設計或者報價,轉頭拿著你的設計就去跟競爭對手詢價,再拿著競爭對手的價格回過頭來壓你的報價。
最終形成的怪圈就是,劣幣驅逐良幣,真正做踏實作基礎技術工作的人或者公司,付出勞動但沒有回報,最后索性大家都不干這個出力不討好的活,最終多方都是受害:廠家產品沒法充分發揮作用,還老替系統背鍋;商家,提心吊膽,生怕系統出問題;而消費者得到了一個粗制濫造的系統。
而設計費的存在,使得付出關鍵技術勞動的人或者公司,得以獲得合理的回報, 才能讓我們行業中的責任得到落實,理順利益關系。
第三個方面,只有收取設計費,才能讓我們的行業擁有到高水平的技術人員。
我在我以前的一個視頻中談到過我們行業中關于人才的結構性矛盾,其中對于技術人員,我們需要的設計工程師而不是繪圖員。
我們行業里大量的年輕技術人員干的是畫圖員的活,整天就是畫盤管圖,簡單重復勞動,枯燥而且沒有技術含量,所以大量年輕技術人員,沒有熬到成熟,就離開了我們行業或者離開技術工作,大量流失。
而工程行業,例如設計院,其實有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他們其實只要用心研究零售系統,以他們的專業技術功底,是可以幫助我們行業快速提高技術水平和含量的。
只有有了設計費,我們才能留住年輕技術人員,并且吸引更多高水平的技術人員加入我們行業。從人才層面,促進我們行業的發展與進步。
當然,這只是一個我的個人夢想,不構成任何建議或者意見。夢嘛,總是要做的,萬一做著做著就成為現實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