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部門聯合發文促進消費擴容提質
發表于: 來自:中國金融新聞網
近日,國家發改委等23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大力優化國內市場供給、重點推進文旅休閑消費提質升級、著力建設城鄉融合消費網絡、加快構建“智能+”消費生態體系、持續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全面營造放心消費環境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為對沖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助力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指明了方向。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一段時間以來,伴隨著國內經濟轉型升級,最終消費在GDP增長中的貢獻率已穩定在60%左右,正在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去年以來促消費政策出臺的密度明顯加大,本次《意見》的出臺是以上政策方向的延伸,在當前疫情局面下,《意見》的具體內容也具有較強的針對性。
促進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
2019年,在國際環境復雜、外部需求波動的情況下,內需特別是消費對于穩定經濟運行的壓艙石作用明顯。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89.0%,其中最終消費支出貢獻率為57.8%,比資本形成總額高26.6個百分點。
《意見》強調,消費是最終需求,是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要順應居民消費升級趨勢,加快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改善消費環境,發揮消費基礎性作用,助力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國家發展改革委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擴大消費是對沖疫情影響的重要著力點之一。要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因此今后一段時期在做好疫情防控同時,促進消費的擴容提質,意義重大。
“疫情過后存在較為強烈的消費回補需求,消費發力對年內穩增長的支撐作用有望進一步提升。”王青認為,本次《意見》從優化消費供給、改善消費環境,提升消費能力等各個環節出臺了具體措施,短期內將有助于疫情期間受抑制的消費需求充分釋放。長期來看,將進一步推動國內消費市場壯大升級,特別是會促進文旅等服務消費加快發展,拓展消費需求潛力。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此次疫情不會改變我國消費長期穩定和持續升級的發展趨勢,但疫情對消費短期影響較大,也不容忽視。商務部市場運行司副司長王斌認為,從時段上看,一季度消費受影響最大,疫情對1月、2月特別是2月影響最重,3月消費市場有望觸底企穩;預計二季度消費市場仍將處于恢復期,下半年進一步好轉。
鼓勵線上線下融合等新消費模式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重點沖擊用戶聚集型的線下服務業,如交通運輸、旅游、餐飲、線下教育等,但線上經濟發展,如電商、新媒體、網絡直播、線上教育等,這些行業涌現出更多的消費需求,成為消費升級的重要方向,也為經濟高質量發展開拓了新空間。
“以網絡購物為代表的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在這次疫情中展示出強勁的發展潛力。”上述有關負責人表示,2019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0.70%,約為8.52萬億元,如果加上網上服務性消費,網絡消費的規模將更大。預計今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有望突破10萬億元。
《金融時報》記者了解到,為培育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意見》提出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線上線下融合等新消費模式發展、鼓勵消費者使用綠色智能產品、大力發展“互聯網+社會服務”消費模式等具體措施。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表示,《意見》鼓勵建設“智慧商店”“智慧街區”“智慧商圈”,促進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的普及應用。從長遠來看,大力發展“互聯網+社會服務”消費模式,未來將促進教育、醫療健康、養老等服務消費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針對疫情期間凸顯的一些消費特征,本次《意見》也做了具體回應和部署,未來線上消費將獲得更多政策支持。”王青認為,本次疫情客觀上帶動線上消費實現了一次跨躍式發展,而且這一勢頭不會在疫情消退后出現明顯回潮,監管層對此已表達了更為明確的支持態度,未來政策面利好還將持續出臺。
優化國內市場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
我國消費市場巨大,群眾對提高消費產品和服務還有不少期待,但當前國內消費領域存在國外中高端品牌消費品在我國售價普遍高于境外、線下實體零售轉型困難、流通成本推高價格、稅收體制影響價格、服務市場價格行為不規范等問題。
“我們在設計具體政策時,圍繞大力優化國內市場產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主要政策考慮有四個方面。”上述負責人表示,一是以推進標準體系建設為著力點,全面提升國產商品和服務競爭力。二是深入實施“三品”戰略,加強自主品牌建設。三是完善稅收政策和發展跨境電商,改善進口商品供給。四是以建設中國特色免稅體系為目標,進一步完善免稅業政策。
王青認為,《意見》明確提出改善進口產品供給,有助于促進消費升級,也將推動國內先進制造業發展。當前階段適度擴大一些高端優質消費品進口,有助于滿足國內不同層次、不同偏好的消費需求,培育國內高端消費市場,進而刺激國內先進制造業發展。這將在需求端為先進制造業發展夯實基礎,促成一個內生驅動、水到渠成的良性發展過程,最終實現產業和消費“雙升級”。
此外,居民的收入水平直接關系居民的消費能力,消費能力又影響消費預期和消費信心,《意見》主要從兩個方面提升居民消費能力。一是從重點群體方面,激發居民的消費潛力。二是從收入結構方面,努力增加居民的財產性收入。例如,豐富和規范居民投資理財產品、穩定資本市場財產性收入預期、深化農村土地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