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地區要實現清潔取暖到底有多難?
發表于: 來自:海信日立
我國幅員遼闊跨度大,從北極村到永夏島,從漫漫黃沙到濤濤海濱,每隔幾百千米,氣候模式都有明顯變化,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隨之受到影響。尤其對于需要冬季取暖的北方,取暖方式、取暖要求受當地氣候環境的影響頗大。多數居民取暖采用燒煤取暖或集中供暖的方式,但是都會產生一定的環境污染。
如何實現寒冷地區的清潔取暖,是暖通設計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下會遇到哪些困難。

NO.1、氣候環境復雜性

根據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我國劃分為五個氣候區,分別是嚴寒地區、寒冷地區、夏熱冬冷地區、夏熱冬暖地區、溫和地區。寒冷地區是指最冷月平均溫度-10℃~0℃,日平均溫度≤5℃的天數為90~145天的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山西、寧夏、陜西大部、遼寧南部、甘肅中東部、新疆南部、河南、安徽、江蘇北部以及西藏南部等地區。
由此可見,寒冷地區以北方省市為主,并且橫貫東西,地理環境、綜合氣候環境變化明顯且復雜。這也就意味著,沒有一套通用的暖通解決方案,必須根據不同區域、不同的取暖需求靈活設計,達到滿足實際需求和清潔運行的協調統一。
NO.2、生活方式多樣性

對于寒冷地區的城市而言,冬季采用集中供暖,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取暖問題。但是其他非集中供暖區域,取暖方式各有差異,其中又以燒煤取暖最為常見。
燒煤取暖作為植根于傳統的生活方式,集取暖、燒水、做飯等功能一體,且取暖成本、改造成本較低,更符合人們的生活需求。但是,其弊端也非常明顯,環境污染嚴重、安全隱患大、取暖不變等等。
因此,取暖方式的改變和推進,并不僅僅是產品解決方案,更多的是一種生活方式解決方案。
NO.3、方案可靠性

如果暖通設計師針對不同區域的氣候環境提出了可行的取暖方案,并且得到當地居民認可,但如何徹底實現取暖方式的改變,還取決于暖通產品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寒冷地區冬季溫度一般持續-0℃以下,并且晝夜溫差大,頻繁遭遇雨雪、大風等,溫度甚至可能達到-30℃。在這樣的環境下,暖通解決方案的運行高效與否、穩定與否,直接影響了居民取暖的舒適性。
以日立寒冷地系列為例,通過提升空調系統的壓縮機性能、除霜能力等,實現了-15℃維持額定制熱工況制熱能力,能力無衰減,且制熱運轉溫度范圍擴展到-30℃,基本覆蓋了我國大多數寒冷地區。
NO.4、功能延展性

對于非集中供暖區域,使用暖通空調解決方案取代燒煤取暖后,不可忽視對居民生活方式的影響。如對于冬季熱水的使用,暖通空調是否能夠提供系統的替代方案?對于成本方面,用電取暖是否能與燒煤取暖持平、甚至更低,都影響到暖通方案的推廣。
此外,對于使用體驗而言,空調取暖出風是否舒適、溫度是否便于調節設置等,也應成為暖通設計師在構思解決方案時的人文關懷考量之一。
直播預告
基于多種氣候因素研究和解決方案實踐,目前我國寒冷地區的清潔取暖方式改變推進中,空氣源熱泵成為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方案,并且在煤改電工程中廣泛成功應用,得到居民認可。
那么,如何根據特定氣候因素和實際需求,設計一套可行的空氣源熱泵解決方案?在實際應用中,空氣源熱泵技術有哪些技術難點需要特別注意?

5月25日19:30,第五期《菁英面對面》特別邀請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倪龍,《暖通空調》雜志社社長兼主編劉承軍,青島海信日立空調系統有限公司客戶支持部區域技術總監李森等,共同探討空氣源熱泵在低溫環境下健康可靠運行的關鍵技術。
- 下一篇: 人大代表董明珠:一路走來,不忘責任與擔當
- 上一篇: @所有女生,你們想要的清爽柔風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