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芝空調參編《超低能耗建筑新風系統技術規程》正式發布實施
發表于: 來自:東芝


中國的建筑能耗約占社會總能耗的三分之一,在城市化高速發展的同時,用戶對建筑室內舒適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建筑領域對中國提升整個社會能效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當前,我國建筑領域已經開始超低能耗建筑的探索。超低排放的綠色建筑不僅有利于節能減排,同時也能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相對常規節能建筑,應用被動式建筑設計以及主動式高性能能源系統的超低能耗建筑降低建筑物在使用過程中能源消耗低,間接減少了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可見,未來超低能耗建筑將成為主流建筑。
東芝空調與超低能耗建筑
加快推廣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建筑,逐步提高新建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比例,實施綠色低碳轉型行動已成重中之重。
東芝空調致力于對節能、舒適、環保產品的開發,作為率先為超低能耗建筑提供空調解決方案的企業,不僅參與了中國近零能耗建筑行業標準制定,而且近零能耗建筑專供多聯機組已配合落地諸多超低零能耗建筑項目。





天津中新生態城公屋二期(榮膺世界首個德國PHI認證的高層住宅項目)、河北榮聯天下城、萬錦新城、大同泰瑞瑞湖·云山府等超低能耗建筑項目中,均選用了東芝近零能耗建筑專用中央空調。并作為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未來建筑實驗室的專項合作伙伴,提供了東芝近零能耗建筑專用多聯機+DI+ESTIA熱水地暖一體機等一系列產品,為國家建筑安全與環境重點實驗室探索未來能源消耗降低、2035、2050建筑環境質量提升做出積極貢獻。
什么是超低能耗建筑?
超低能耗建筑的核心理念是,以降低建筑本體的能源需求為導向,通過提升建筑本體的性能,實現從需求側抑制建筑的用能水平,從而盡可能地減少對主動式機械采暖和制冷設備的依賴,以及對于化石能源的依賴。
主要呈現以下三大典型特征:
1 舒適性與能效性并存
由于對建筑本體熱工性能的關注,使建筑物可以兼顧舒適性和能效性,即在達到高水平的室內環境舒適度的前提下,實現高水平的建筑能效,取得魚與熊掌兼得的效果,平衡了當代人的需求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2 以降低建筑本體能源需求為原則
超低能耗建筑轉變了建筑的角色和定位,從單純的能源消耗者轉變為能源需求側的截流者。降低建筑本身的負荷水平以及對于外界的能源需求是首要任務,在供應側則應盡量簡化設備,從而實現技術方案的最佳經濟性。
3 以降低總一次能源需求為目的
超低能耗建筑注重技術方案的均衡性,杜絕因降低采暖能耗而增加制冷能耗,或因降低制冷能耗而增加照明能耗的現象發生。通過對建筑綜合能耗的整體分析,提出均衡性的技術方案,以降低總一次能源需求為最終目標。
超低能耗建筑八大優勢
1
對居住者,提供舒適、安靜、潔凈、低運營成本的室內空間,滿足舒適和健康需求;
2
對建設方,技術可行,成本可控,具備供應端全產業鏈條,可贏得高品質建筑產品市場;
3
對開發方,降低長期建筑成本,指出一條從“房地產開發商”到“區域綜合服務商”的轉型之路;
4
對建筑業,為建材產業升級提供載體,促成新型商業模式,實現能源產業結構重塑;
5
對城市,規模性建設可顯著消弭城市峰值負荷,緩解調峰電廠建設壓力,減少基礎設施投入;
6
對社會,帶來整體生活品質提升、高質量推進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正效應;
7
對國家,為實現能源轉型、資源節約提供了可行的技術路徑;
8
對環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緩解熱島效應,以保護人類福祉和生態系統。
基于對超低能耗建筑的熱切關注和為其貢獻力量的愿景,東芝空調作為參編單位,積極參與到《超低能耗建筑新風系統技術規程》的編制工作,該標準于近日正式發布實施。

該標準適用于新建、擴建和改建的超低能耗建筑新風系統的設計、施工及驗收,使得超低能耗建筑中新風系統能夠滿足超低能耗建筑的技術要求,達到技術先進、綠色低碳、健康環保的目標,并保證超低能耗建筑的工程質量。
基于超低能耗建筑新風產品面臨的標準不統一現狀推進的標準化建設,對于助力實現我國碳中和的減排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提高國民生活品質同時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也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東芝空調作為行業標準參編單位,以技術創新為驅動力,有效帶動技術影響力的提升,助力超低能耗建筑發展向更高階段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