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智慧”大時代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在新一輪疫情的攻勢下,智慧、數字化再次被上“熱搜”,并重新帶火了“線上直播”“線上峰會”“線上培訓”“線上促銷”“遠程監管”等“云話題”。事實上,在暖通空調行業,不管是廠家抑或是經銷商,不管是管理模式還是產品系統,無不在積極探索和擁抱數字化、智慧化。智慧設備頻頻涌現,智慧建筑、樓宇自控、云控制、AI自適應等智慧運維概念頻頻被提及。 暖通行業“智慧化”“數字化”的升級再一次撲面而來。
智慧化 全產業鏈的下一輪變革
一直以來,暖通空調行業始終游走在智能的成長和迭代中,當越來越多強調著“物聯網”、“自控”、“智能化”、“AI”的關鍵詞呈現在行業人士面前時,已然形成了一條涉及控制、上游供應方、整機制造商以及遠至終端應用上的全產業鏈“智慧”變革。搭載著更多智慧模塊的制冷單品開始不再只是冷冰冰的產品,閥件、風機、壓縮機等等制冷元件都插上了關于智慧的翅膀,這一轉變帶來的便是更加精準的控制、更加敏銳的調節和自適應以及與人類的交互能力,極大地提升了整體系統的穩定性、可控性甚至可預見性。
從智慧單品到智慧系統,從智慧建筑到智慧城市,再到智慧運維,在這之中,暖通空調系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建筑不可或缺的部件,暖通空調系統承載著重要的職能。根據智慧暖通系統的要求,智慧暖通系統可以采用如下技術實現暖通智慧化的功能需求:即遠程控制包括預先程序控制、云端遠程控制、網絡控制與人員自動識別控制等等,能夠幫助實現節能和智能維護。顯然,“智慧化”不僅是單一的產品需求,更意味著系統智能控制、運營維護和遠程協作。暖通空調廠商的努力方向也已經不再僅僅局限于暖通空調系統,而是圍繞建筑的智慧運維,打通暖通、電梯、照明、安防、消防等環節,一些暖通空調企業的“智慧化”進程已經從智慧設備進階到了智慧系統,甚至發展到了智慧樓宇,乃至聯合京東、阿里開始了基于智慧建筑之上的智慧城市的探索。
“智慧技術”的成長和發展給整個行業賦予了更多的價值和能力,而這一現象仍在持續的進步中。在5G+AI+IoT技術深度變革與融合的當下,中國中央空調產業已經進入“人工智能化”升級的關鍵時期,綠色建筑、“碳達峰”“碳中和”等政策也對暖通空調系統環保節能提出新要求。物聯網、人工智能將進一步賦能暖通空調產業,實現家居設備間的互聯互動和智能控制,綠色環保需求則需要中央空調廠商考慮怎么適應未來綠色建筑智能化和低碳化的趨勢。
在依必安派特大中華區制冷空調及通風行業總監何明睿看來,精確和節能已成為當前暖通空調領域的共同目標,若要達成這一目標,整個暖通空調系統的精確控制和智慧管理必是解決之道。她認為系統節能所帶來的能耗的降低,遠比單個個體的節能更加有深度和廣度,對于暖通空調行業來說,系統的智慧化至關重要,未來暖通空調行業一定會在此基礎上進行發展。西屋康達市場部經理唐振華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數字化、智慧化的最終目標,一定是系統內部各部件全部賦能數字化與智慧化控制運行,并且做到室內場景全覆蓋。”
隨著市場的擴大和競爭的加劇,任何一個行業的產品生產與銷售商都無可避免地要進行創新,包括管理創新、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其中,技術創新又處于基礎性的地位,只有產品具備了足夠的技術含量,能夠符合現代生活要求,節省能源,降低購置成本,具有良好的性價比,才能具備市場強勢產品的基礎條件。暖通空調產品的智能化體現在產品本身的智能化與產品作業的智能化。產品本身的智能化包括環境自動感應等,而產品作業的智能化則指暖通空調產品的物流特性、易安裝性、防偽性、可維修性與信息易得性等。
暖通空調行業由于其本身具有天然的“定制”屬性,對于用戶來說,行業不同、場景不同,所需的方案就不同。此外,隨著智慧、節能等需求不斷升級,更要求暖通空調方案體驗不能隨著交易結束而終止,而是在后期使用中不斷優化迭代。滿足這一需求,單純依靠技術創新顯然不能達到。
正如歐科空調多聯機產品經理丁兆宣所說:“作為設備廠家而言,以往更多重視的是硬件的智能化升級,比如產品內部之間的高效協同等等,但并沒有關注到客戶端的智能化發展、對設備運行的遠程監測和管理控制,以及系統之間的協調聯動。但隨著物聯網的發展,設備和系統智能模塊搭載的普及,以及國家對節能減排的重視及推廣力度,智慧運維是大勢所趨。”
疫情是一道“分水嶺”,“雙碳”和疫情的長期疊加效應,令暖通空調行業更加需要互聯網、人工智能技術深度參與,以達成遠程高效作業、行業語言轉換,繼續聚焦于降低能耗,實現智慧化的能源應用和綜合管理模式。通過云服務賦能設備運維管理,通過云策略實現樓宇設備自動化運行,讓建筑、設備、環境有機的組合,為人們創造舒適安全的環境,提高管理效率,實現零接觸,是現階段各大廠商共同努力的方向。
數字化為行業的高質量發展賦能
在數字化不斷提速的當下,數據成為建筑智能化的基礎。打造一個靈活、可擴展的數字化平臺成為暖通空調企業的共同選擇。系統通過數字化實現暖通行業轉型,實現節能量、碳排行量以及溫濕度變化的數字化、可視化,并通過數據學習和可視化,幫助形成一套完備的數據學習及算法演進的模型,通過“掌-端-機房-云控”能夠更清晰、更直接的了解到樓宇暖通的運行情況和運行狀態。數字化展示、數字化體驗、數字化運營、數字化管理、數字化營銷,甚至是數字化物流等,可以發現,數字化已然貫穿于暖通空調行業生產、研發、管理、營銷、銷售、服務的全流程之中。
海爾中央空調提到,數字化和智慧化的暖通產品不僅要可以實現建筑環境、運維流程、財務等數據的標準化,更要綜合考量設備設施、應用、空間、使用者的體驗等,從更全面的角度實現能源使用優化,使設施運維簡化,讓建筑更節能、更安全、更舒適。
可以說,暖通系統作為建筑樓宇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已經站在發展的可持續性和智能控制升級的全新維度。海林自控表示,在這樣的需求屬性下,則更需要通過樓宇設備中的智能化管理,將節能技術和實際運行管理有機結合,借助數字化和智慧化的力量,推動暖通空調行業更進一步的成長和發展。
在智慧建筑數字化轉型方面,有專家表示:“數字化轉型是推動建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是我國建筑業發展的大勢所趨。”數字化轉型升級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包括員工、用戶、客戶等在內的人的數字化,全員上平臺;二是物流、服務、營銷等能力的數字化,全節點數據并聯;三是商品的數字化,從研發、企劃、制造,最終到用戶使用的整個商品流程的數字化。
通過數字平臺的接入,從響應式服務走向預防性服務,更能夠通過數據的分析,對未來的情況進行預測性服務,從而實現防患于未然的目標。江森自控中國區服務運作總監施雯表示,這一目標的背后,實際上就是對于數據的分析和利用,更需要建立在數字化的基礎上,實現分階段的推進。
物聯網的本質是“萬物互聯,為我服務”,如何做到這一點?美國商業思想家彼得·芬加給出的答案是:企業不能僅僅滿足于擁有技術“云”,還必須要落到用戶身上去。基于智能化的發展和積累,暖通空調行業正在持續熟悉“用戶思維”。除了技術開發和產品設計,營銷模式的變化最顯而易見。目前有不少暖通空調企業將數字化營銷納入到常規的營銷體系中,作為日常營銷的重要補充出現,并將線下營銷與數字化營銷深度結合,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數字化營銷”蔚然成風。不難發現,與其他行業一樣擁抱數字化營銷的“新”浪潮,對于暖通空調行業而言,顯然有著更長遠的戰略意義。在以“用戶為中心”的體驗經濟時代,多數企業都會重視客戶數據,但只有少數企業能利用“數字化營銷”充分管理和應用客戶數據,發揮其價值。在市場進入存量市場和買方市場之后,數字化營銷的背后其實都是流量。
四季沐歌相關負責人提到,不論是數字化還是智慧化,都應該因地制宜,圍繞“天、地、人、物”來發展,這其中包括產品、系統、運營、能源、樓宇、城市、人本身等很多方面,必須綜合、聯動考慮。
暖通是建筑的能耗大戶,是“雙碳”目標的遠景規劃影響最深的行業之一。基于我國對“保護環境、節能減排”的重視及推廣力度,加之現階段暖通空調設備普遍高耗能、智能化程度不高的現狀,那么未來暖通空調系統的發展一定是朝著全系統智能化、數字化、經濟化的方向發展。正如三菱重工空調所認為的那樣:“數字化和智慧化正處于加速度發展的階段,市場逐漸習慣了營銷模式的‘互聯網化’,接下去會出現深度觸及暖通專業性的‘數字化’改變。”
隨著信息技術革命如火如荼的發展,各類在其他領域大放異彩的前沿技術正在逐漸進入傳統建筑業的視野中,支撐建筑業運維的運營技術和信息技術的融合正在推動傳統建筑業發生設施和企業運營方式上的巨大變化。技術的革新正在要求建筑業態中的每個人,包括建筑業主、管理者和租戶,去重新考慮他們與樓宇的互動方式。
- 下一篇: 格力:由點及面,助推中國制造量變到“智”變
- 上一篇: 依必安派特:從智慧設備到智慧系統進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