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抓住了“空氣能熱泵”資本帶來的“機會主義”紅利?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從8月開始,陸陸續續開始不斷有企業開始貼上“空氣能熱泵”的標簽,“空氣能熱泵”概念應運而生。截止到8月底,入選企業已經超過30家,其中不乏格力電器、美的集團等綜合性巨頭,也不乏三花智控、盾安環境、大元泵業等產業鏈企業。
由于“空氣能熱泵”版塊表現活躍,相關的財經節目也是爭先恐后頻繁曝光熱泵產業情況,這使得“空氣能熱泵”概念股對于整個空氣源熱泵行業起到了一次全方位、全階層、全年齡段的曝光與宣傳,這種宣傳力度甚至超過前些年真正對整個行業發生質變推動的集中“煤改電”改造。

雖然說概念股只是代表熱點,并不代表業績走向,但事實上,他們在8月份的表現的確相當亮眼,前有“日出東方”,后有“大元泵業”,再有“萬和電氣”,漲停大潮一浪高過一浪。有人開玩笑,說現在但凡能和“熱泵”沾邊的企業都打著燈籠在經營業務范圍拼命摳字眼,但凡能和“熱泵”兩個字沾點邊,都會巴不得告訴股民,我們也是干熱泵的。
與整個暖通空調行業相關的上市公司其實并不在少數,在A股發展的幾十年來,僅有“空氣能熱泵”概念成為了行業群體的標簽。在實際中看來,“空氣能熱泵”其實也僅僅是整個暖通空調行業中非常細小的分支,行業年銷售規模長時間都無法突破200億大關,簡單來說,2021年格力電器任何一個季度銷售額比整個“空氣能熱泵”行業一年的銷售規模還多50%,憑什么“空氣能熱泵”就能實現如此的逆襲?
由于國外“氣退電進”加速了中國空氣源熱泵采暖設備的輸出,而2022年毫無征兆的俄烏沖突直接讓這進程按下了加速鍵。與國際接軌,同時又符合新能源、雙碳等熱點,所以這就成為了“空氣能熱泵”概念形成的直接誘因,仔細看來概念中很多企業入選其實并不符合這次熱點的入選邏輯,只是“蹭”入了而已。
那么,“空氣能熱泵”的風口真的已經到來了嗎?面對資本的熱情,大部分上市公司以及廣大的業內人士卻是冷靜的,即便是他們因為錯失了購買自己公司股票而捶胸頓足,但是他們內心依然對于這一波行情表現非常冷靜。就目前整個市場來看,海外市場的火爆只能說是給有準備的人帶來“機會主義”紅利的引爆。如果沒有俄烏沖突,海外市場絕不會像現在“急功近利”,而是一個“細水長流”的過程。同樣,如果不是這般,那些已經在歐洲熱泵市場立足的外資企業們也不會都開啟了擴產的步伐,外銷市場的搶奪“預支”也不會開始。
在“煤改電”市場的沉淀也給予了很多企業爭奪海外市場的能力和機會,而對于行業絕大多數的企業來說,內銷才是王道,在內銷市場中的深耕才是他們生存與發展下的機會。資本的暖風并沒有熏得熱泵人醉,反而讓熱泵人更加清楚,只有不斷迎頭的冷水才能讓自己保持更加冷靜的頭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