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逼迫”中央空調工程商插足熱泵?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關于暖通工程商的轉型早已不是新鮮的話題,諸如售后維保、能源運營等細分市場都已成為越來越多工程商的第二發展曲線。而另一方面,同樣并不是新鮮話題的“熱泵”細分產業,在近年來政策導向、市場需求等多維度的引領下,商用熱泵這一細分市場展現出來的蓬勃機遇也成為眾多工程商轉型的新思路。
不管是如今中央空調工程市場的一片紅海,還是多方面利空因素帶來的大項目停滯,中小項目銳減等現狀,以及越來越多競爭者的入局,激烈的競爭讓工程市場的道路并不好走。特別是利潤的每況愈下,都在警醒著每一位傳統中央空調工程商——多維度發展轉型已經迫在眉睫,而商用熱泵顯然已經成為很多暖通工程商的目光之所在。

為什么要做商用熱泵?
對于近兩年的中央空調工程市場來說,“節能減排”一定是繞不開的關鍵詞。在國家“雙碳”政策的引領下,綠色、低碳已然成為各行各業的主旋律,暖通空調行業作為服務于一級行業的必要條件,其發展也可以說是和“雙碳”目標息息相關。而聚焦于“暖”這一細分領域,近年來重新成為行業熱點的“空氣源熱泵”,本身自帶節能、環保優勢讓其不管是在節能改造的存量市場,還是更多維度的增量市場,都展現出了無限潛力。
與此同時,對于中央空調工程商而言,原本抱有美好期待的2022年,當下現狀卻并不樂觀。中央空調業務陷入瓶頸期、發展遇到天花板,加之疫情對于工程市場的影響遠比想象中的更為明顯,基于此,工程商的“破界”之路已然成為當下重要課題。而商用熱泵這一細分市場釋放出的積極信號,對于任何一個工程商來說,似乎都無法拒絕。

來自河北弘通偉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任福松表示:“以前大多中央空調工程商都以制冷項目為主,供暖問題的解決大多以鍋爐、燃氣進行相關解決方案的制定,并不會花費太多的精力。但隨著節能減排的國策要求下,各個工程項目對于采暖方案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傳統的采暖方式被逐漸取締,而中央空調在采暖方面本身就不具備優勢,因此,更為節能、低碳的空氣源熱泵成為供熱的最佳選擇。同時,相比于傳統的中央空調項目,其可觀的利潤點也是眾多工程商涉足的主要原因。”
而從市場表現來看,傳統的中央空調工程商朝著商用熱泵這一細分領域的拓展早已開足了馬力。以滄州市中盛暉騰商貿有限公司為例,其作為較為成熟的工程商,商用熱泵這一細分產業已然占據公司總體業績的1/3,并仍有上升趨勢。滄州市中盛暉騰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輝表示:“源于區域特性,北方市場對于采暖一直是剛需,因此不管是大項目,還是中小項目只要需要供暖,熱泵一定是最佳選擇。其不僅滿足國家節能、減碳的政策,而且后期使用的穩定性、舒適性都是經得起考驗的。”
不可否認的是,工程商自身針對于節能改造、新能源供暖等領域,不斷完善的綜合性解決方案,也在詮釋著熱泵產業的未來趨勢和無限利好。同時,從采暖,到熱水、烘干,商用熱泵這一細分產業不僅對于我國的“雙碳”起著重要推動作用,也蘊含著發展契機。不止于此,緊隨政策之風的農、林、牧、副、漁等細分市場的爆發,也對工程商朝著熱泵產業的拓展展現出了不小的機遇。
為什么商用熱泵不好做?
雖機遇向好,但挑戰一樣暗藏其中。對于任何一個工程商來說,熱泵這一細分市場展現出來的機遇充滿著足夠的誘惑力,但實際上,工程商朝著熱泵產業的拓展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面臨著諸多阻力。根據不同的場景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本身對于工程商的技術實力就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同時隨著更多企業的參與其中,工程商置身商用熱泵市場的競爭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也在變得更加激烈。

基于此,工程商對于技術的探索和專業能力的塑造已是搶占市場的關鍵因素。以區域能源站為例,對工程商的系統集成能力和控制能力提出的高要求不言而喻,相比于簡單的設備銷售,系統最后的能效比要給予充分的保證。同時,北方極為寒冷的環境工況,系統運行的穩定性更為重要,如若問題頻發,得不到市場的認可,被市場競爭所淘汰也只是時間問題。“這也是為什么同一款產品,不同的工程商去做,最后所展現出來的效果卻有著天壤之別。”河北弘通任福松補充道。
在大連衛達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經理張建帥看來,對于傳統空調工程商來說,想要拓展熱泵領域,面臨的工程項目將更多的是系統集成以及區域能源站的建設,基于此,對于技術的要求也將隨之水漲船高。首先,你要了解產品的技術與系統的構成,這樣你才能打造更趨于完美的全方位解決方案,以達到客戶的最終訴求;同時,在低碳環保的引領下,系統的最終能效比一樣是重中之重。因此隨著越來越多競爭者的入局,技術一定是未來工程商的關鍵詞,只有掌握核心技術,站在技術的金字塔尖的工程商,才能更好的在市場競爭的激流中站穩腳跟。
如果說中小項目對于技術的要求還沒那么苛刻,一般中央空調工程商都可勝任,但是大型項目對于熱泵系統的需求,無疑設立了更高的門檻。中盛暉騰李輝表示:“從區域特性來講,北方的節能、低碳供暖已然成為政治任務。特別是節能改造、區域能源站等大型項目,設計院出來的相關圖紙,基本上都是以熱泵為主,進一步加快了工程商拓展熱泵領域的道路,但同時,背后隱藏對于技術上的要求也不言而喻。”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市場對于專業性要求以及門檻逐漸提高的背后,其實本身也是一種機遇。高度爆發的需求帶來的市場紅利是事實,競爭的加劇一樣也是事實,而更高門檻的設定,無疑讓撲朔迷離的熱泵市場競爭有了更為直接的答案——最終能存活于市場競爭的一定是有著過硬實力的工程商。同時,也期待工程商朝著熱泵拓展的道路上,能夠散發出更多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