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中國新風市場草根調研報告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2022年,對房地產精裝配套過度倚重的新風行業深刻感受到了來自上游傳導的寒意,結合國內疫情多點頻發,經濟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客觀現狀,產業鏈上下游同步放緩,大中小企業均承壓運行成為貫穿年度的發展主旋律。在碳中和、碳達峰時代背景下,建筑新風被賦予新的機遇,新風系統的作用將會獲得更多關注,產品和系統能耗同樣也亟待升級。

2021-2022年新風市場增長率
一、市場特征分析
供需疲軟,工程、零售壓力疊加
生產供應通路受阻。目前中國新風產業集群化分布進一步顯現,已初步形成以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三大核心區域聚集發展的產業空間格局。2022上半年以上海為代表的華東區域的“靜態管理”給了不少新風制造企業“當頭一棒”。制造企業不僅需要直面因“靜態管理”而停擺的生產制造、短缺的原材料供應、遲滯的發貨物流等客觀現實,還需要應對各地因物流引起的交付延遲、用戶裝修進度拖慢等客訴比例的提升。
精裝配套持續走低。數據顯示,2022年1-11月,中國商品住宅精裝項目新開盤累計數量1811個,同比-41.2%;開盤房間累計數量133.1萬套,同比-48.0%。作為傳統新風行業的焦點市場,需求量大、份額高的精裝配套市場幾乎左右著行業的發展態勢,而精裝項目新開盤數量如此大幅度的下滑對于新風行業而言,無疑也是極大的利空。與此同時,當工程項目端“低價”“減配”“降質”成為常態,新風制造企業亟待謀求新的出路。
家裝零售信心低迷。2022年國家的居民消費信心指數出現了創立以來最低的情形,在二季度的時候達到了87%的谷底,一方面表明了消費者對當前經濟的認知,另一方面從居民消費儲蓄傾向上看,反映出受疫情影響,居民收入增長放緩、預期下降,不敢消費、不便消費,存錢避險傾向上升的情況。這其中,尤其以新風品類為代表的非剛需改善型消費受到了很大抑制。

2022年新風市場家裝零售及公裝項目 (配套)市場占有率對比
空間尚存,市場回正尚需周期
疫情催生認知度提升,新風部品的滲透率仍有空間。相較于歐美等發達國家高達95%的新風系統普及率,我國新風系統市場普及率不足5%,市場遠遠還沒有飽和,還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勤洗手、多通風、戴口罩”或將持續成為未來幾年的主流生活習慣,由此帶來的新風部品認知度以及熱度的提升也將在未來對行業的發展輸送動力。
房產市場持續優化,從長遠來看會呈現穩定緩慢增長發展態勢,或將在消費信心回暖的未來為新風行業輸送動力,但總體市場回正尚需時日。隨著政策端一系列助力房企經營以及平穩市場的動作施展,行業的癥結逐漸被疏通,信心正在重振、市場亦在回暖。這對依賴房地產精裝配套市場生存的新風產品的銷售無疑會產生一定的提振作用。但房產市場的利好傳導至新風行業仍需一定周期。
此外,學校、醫療、科研院校等細分市場,或將成為新風系統的重點增長領域。不少制造企業均表達出對以上細分領域的關注,并表示2023年精裝配套市場無法短期內實現復蘇,未來將通過設立獨立的運營團隊、加大宣傳力度等等諸多方式著力深耕輕商領域。
二、品牌格局分析
行業整合加速,尾部品牌面臨出清
當前中國新風系統行業品牌數量眾多,市場分化明顯,多數為區域性中小型規模企業,行業集中度不高。其中,大多數中小企業受技術、資金等因素限制,產品同質化嚴重,缺少核心競爭力,在產品部分核心使用性能上與行業領先企業存在較大差距。尤其在2022年,行業整體受困,工程市場持續下行,家裝零售增長乏力的當下,部分中小品牌正面臨生死存亡風險。
不難發現,新風目前雖然已基本形成了大致的品牌梯隊,但尚缺規模型或獨角獸型的企業,形成不了行業領航效應。但值得一提的是,當以暖通空調行業為代表的制造企業持續深耕新風品類或將對行業整體品牌格局產生巨大的影響。
此外,部分頭部專業新風企業也在不斷向產業鏈上游延伸,積極開發專業的輸配系統產品矩陣,不斷地延伸自己的產品線到管材、末端、控制等全系統,并拓展應用領域,甚至部分廠家開始強勢介入施工安裝環節。同時,部分頭部新風企業也試圖通過擴大生產規模、優化生產工藝,從而降低單位生產成本,提高盈利水平。因此,未來中國新風系統市場競爭格局面臨較大變動,頭部企業或將打造品牌效應,擴大市場份額,整體市場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2022年新風市場部分品牌銷售規模區間圖
渠道分庭抗禮,頭部品牌各領風騷
盡管新風市場參與競爭的品牌在技術上難以形成絕對的市場壁壘,但線上線下的品牌區隔和B端、C端市場品牌競爭差異卻很大。線上品牌難以爭取到核心房企的信任和渠道網絡的認可,線下品牌同樣也難以跨越線上平臺所需要的專業團隊和相關技能儲備的鴻溝。
行業在大勢之下從“高增速”向“高質量”轉變。基于此,不少企業均表示專業的新風制造企業必須從產品差價思維向用戶思維轉變,關注項目品質,并控制客訴返修的比例。新風行業的競爭將從“規模”轉向“利潤”和“價值”,高端產品引領下的結構升級以及在零售市場渠道、推廣等方面的層層加碼或將會成為未來新風行業發展的主旋律。
此外,當精裝配套市場短期內無以為繼,力圖在家裝零售市場一展抱負的新風制造企業同樣也要關注當下行業中顯見的痛點:宣傳和推廣不足,缺乏大企業引導;售后體系不健全;產品單品值高,且功能和價值不顯,用戶感知不強;項目主打概念新風,低價中標,行業惡性競爭,反噬了新風系統的品質等等問題。
三、產品及技術發展分析
兩極分化,上下半年“割裂”發展
下半年市場重歸常態化,重心重新聚焦,多款機型危中尋機。盡管精裝配套項目持續下行,但以新風系統為代表的舒適部品仍處于行業紅利期。此外,部分房企冗長的回款周期同樣橫跨2022年,所以作為精裝配套市場主流機型的吊頂式機組市場占有率盡管同比2021年有所回落但仍舊是權重最大的產品。此外,以被動房為代表的細分領域,以及以教育、醫療、養老及醫療康養、產業園區、保障房為代表的市場則助推了部分針對性產品的發展,制冷展上高頻亮相的超低能耗全熱交換新風機,以及立柜式和吊頂式大風量商用機型飽受市場青睞就足以佐證。與此同時,既有建筑和老舊小區項目的改造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動了以立柜式和壁掛式為代表的機型的銷量攀升。存量市場將會提升對新風產品的需求量,未來新風產品應用領域將不斷拓寬。
消費分級,用戶聚焦產品“價值”
新風系統的產品價值和消費體驗尚未做足,離成為“新剛需”仍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中國消費者越來越理性,也意味著他們愈發不易被營銷噱頭左右,新風制造企業若想贏得消費者的心智,必須回歸價值,回歸產品和服務本身。2022年部分制造企業在新風產品上的研發升級同樣亮眼,如恒風量、加濕、不降溫除濕、更高熱回收效率,以及抗菌、除菌、消殺等技術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而輸配系統作為新風解決方案的必備要素之一。此外,新風系統的集成化和智能化發展及與智能家居的融合也將成為重要發展方向。

2022年新風市場機型結構對比圖
四、渠道特征分析
線上渠道維持增長慣性
從規模來看,很顯然,新風系統在電商渠道尚未建立起規模優勢,整體市場集中度并不高,但是相對穩定。雖然整體差距不大,但不同品牌的發展方向明顯不同。在線上渠道中,目前市場的主流價格段在萬元左右,品牌數量較多,競爭也極為激烈。大部分品牌專注于在該價格段中提升產品性能和性價比,也有品牌嘗試在其他價格段市場中開拓。
線下渠道邁入精耕細作
2022年持續的疫情襲擾,讓傳統線下經銷和代理渠道的經營狀況堪憂,面臨巨大生存壓力,線下渠道用戶被截留。渠道價值弱化、單品類運作、經營效率低、存活率低等,都是新風行業尚待解決的痛點問題。為此,部分經銷商將目光聚焦于以高凈值人群為代表的中高端用戶,并通過加碼服務等價值化升維邁入精耕細作階段。此外,受集成化浪潮和消費升級需求的影響,新風品類制造企業在市場拓展中也更關注以空調和采暖等剛需品類為代表的發展成熟且實力雄厚的渠道網絡。值得一提的是,以抖音、視頻號、小紅書、知乎等平臺引流和種草的模式也成為制造企業和線下渠道商積極探索的新媒體和新渠道,甚至一度成為部分經銷商建立“護城河”必不可少的陣地。
本文僅為節選,獲取《2022年度中國新風市場草根調研報告》全文,請關注《宅配機電》二月刊
- 下一篇: 徐偉:熱泵+,未來建筑供熱供冷的重要形式
- 上一篇: 生能空氣能沈陽康平縣年前渠道培訓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