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也能變廢為寶:威樂集團打造雨水集蓄新概念
發表于: 來自:Wilo威樂水泵
下雨天或許給予了威樂團隊些許靈感。

眾所周知,干旱之后的暴雨事件極有可能引發洪水災害。針對此種情況,在德國多特蒙德的威樂總部Wilopark,威樂團隊對此進行了充分的研究:到目前為止,雨水已經被妥善儲存起來,并以一種可控的方式流入鄰近的河流。這意味著雨水將直接回歸到自然流域的水循環中,緩解了城市污水系統的壓力。

在未來,雨水的可持續、生態管理和利用將會被納入威樂總部Wilopark的規劃之中。僅威樂集團建筑的綠色屋頂就可帶來70,000平方米的雨水收集面積,相當于大約十個足球場的大小。除此之外,從停車場和道路的密封表面還可以收集一部分雨水。綜合來看,滴落在Wilopark內的雨水將沒有一滴作為廢水進入污水處理系統中。

威樂集團Wilopark智能工廠的綠色屋頂可集蓄1,300m3的雨水,兩個蓄水池和地下蓄水渠道則提供了額外750m3的集蓄空間。因此,如遭遇強降雨,Wilopark有能力完全集蓄雨水。在極端情況下,Wilopark的其他區域也能夠以可控的方式進行集蓄雨水,以減輕對置留池及附近山谷的排水壓力,從而避免造成損害。這一未曾嘗試但十分必要的集蓄方法已在Wilopark中投入使用,威樂團隊將通過智能控制和調節技術實現雨水的有效管理。

在極端情況下,Wilopark的其他區域能夠以可控的方式進行集蓄雨水,以減輕對置留池及附近山谷的壓力,從而避免造成損害。
由水處理戰略產品單元高級副總裁Dirk Wittenberg先生領導的項目已設定了合理的再利用集蓄水目標。“在威樂集團總部Wilopark,我們踐行了‘海綿城市’的概念。盡可能多的雨水被收集并輸入到自然流域的雨水循環中。然而,我們想更進一步將雨水進行合理的再利用,”Dirk Wittenberg先生解釋說。

到目前為止,雨水已經被儲存起來,并以一種可控的方式流入鄰近的河流。
然而,雨水收集的挑戰在于我們如何可靠地規劃它。動態節流系統旨在糾正這種情況。Dirk Wittenberg先生表示,經驗值、降水預報和實時數據的有機結合可以為存儲管理提供可靠而靈活的控制策略。

這一系統已經有相當多的應用案例。除了之前用于威樂總部制造基地的衛生間設施外,水也可以用來灌溉綠地和我們新種植的樹木。此外,處理過的雨水將被用于威樂氫能發電廠的電解,并可用于建筑物的絕熱冷卻以及井水來補償蒸發。打造這一創新概念的目的是盡可能多地節約飲用水,并以少量的建筑工程來利用最大數量的雨水資源。

威樂項目團隊的上述方案目前處于概念階段,并已與當局就批準程序進行了初步討論。該計劃預計將于2023年底正式開展實施。
- 下一篇: “歐博號”成都站首發
- 上一篇: 助力建筑性能提升 臺佳出席第18屆建筑性能模擬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