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積極推廣地源熱泵,到2030年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達1億平方米以上
近日,山東省人民政府發布《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地熱能開發利用的指導意見》。《意見》中提出加快推進淺層地熱能供暖(制冷)。充分發揮淺層地熱能適用范圍廣、技術成熟的優勢,不斷推動淺層地熱能供暖(制冷)由公共建筑向住宅和工業建筑延伸、由城鎮向農村地區拓展,促進淺層地熱能集群化利用。在城市建成區,由政府投資新建的機場、高鐵站、醫院、體育場館等大型公共建筑,優先采用淺層地熱能供暖(制冷);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的公共和民用建筑,鼓勵采用淺層地熱能供暖(制冷)。在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積極推廣小型分布式地源熱泵技術,滿足居民供暖(制冷)需求,替代散煤、天然氣供暖。
到2025年,全省新增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1000萬平方米以上,建成一批地熱能城鄉供暖、生態農業等綜合示范項目。到2030年,全省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達到1億平方米以上,建成集創新研發、多元開發、綜合利用、裝備制造于一體的國家地熱能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成為全國領先的地熱能開發利用大省。
以下為《意見》摘要:
主要目標:
到2025年,全省新增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1000萬平方米以上,建成一批地熱能城鄉供暖、生態農業等綜合示范項目。到2030年,全省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達到1億平方米以上,建成集創新研發、多元開發、綜合利用、裝備制造于一體的國家地熱能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成為全國領先的地熱能開發利用大省。
重點任務:
分類推進地熱能開發利用
1.加快推進淺層地熱能供暖(制冷)。充分發揮淺層地熱能適用范圍廣、技術成熟的優勢,不斷推動淺層地熱能供暖(制冷)由公共建筑向住宅和工業建筑延伸、由城鎮向農村地區拓展,促進淺層地熱能集群化利用。在城市建成區,由政府投資新建的機場、高鐵站、醫院、體育場館等大型公共建筑,優先采用淺層地熱能供暖(制冷);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的公共和民用建筑,鼓勵采用淺層地熱能供暖(制冷)。在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積極推廣小型分布式地源熱泵技術,滿足居民供暖(制冷)需求,替代散煤、天然氣供暖。
2.有序推進中深層地熱能開發利用。各市盡快依法劃定需要取水的中深層地熱能開發利用項目的禁止和限制取水范圍,明確適宜開發區域。在做好資源評估、嚴格保護地下水基礎上,重點選取集中供暖覆蓋不到的區域和承擔單一供暖任務、需限期關停的背壓機組供暖區域,建設“同層等量回灌、取熱不耗水”示范工程,以點帶面促進推廣應用。在集中連片的地熱能供暖區域,探索利用中深層廢棄地熱井,建設“無干擾井下換熱、取熱不取水”實驗項目,推進成井工藝、井下高效換熱等關鍵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加快商業化開發利用進程。
示范工程:
打造“地熱能+”多能互補示范工程。以青島西海岸新區、德州天衢新區等為重點,積極推行“能源島”運行模式,綜合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推進地熱能與太陽能、空氣能、工業余熱、天然氣等多能互補,實現多元開發、相互支撐,探索地熱能等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新模式。
- 下一篇: 貴州金絲皇菊熱泵烘干項目分析
- 上一篇: 再添樣板,海爾智慧樓宇中標中糧油脂集團集采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