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地區清潔取暖效果顯著,熱泵助力“綠色”溫暖過冬
11月中旬,正是北方供熱的關鍵時期,但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地區卻不見“高聳冒煙的煙囪”,取而代之的是居民群眾家中更溫暖、更穩定,以及空氣質量更加優良的居住環境。“綠色”取暖、溫暖過冬,成為當地的一道亮麗風景。
“冬天最冷的時候,這里(大柴旦行委)平均氣溫可以低至零下三十攝氏度,供暖期長達7個月……冬天暖氣熱不熱,是我們老百姓最關注的事情。”在大柴旦居住了十多年的居民邵文輝說道。
還未到小雪節氣,走在大柴旦街道上,最低溫度已然來到了零下12攝氏度。
走進當地居民李延娟家里,感受得到是溫暖和干凈,還有一眼能看得到的“綠”。“以前冬天燒鍋爐的時候,外邊的窗臺上就積著一層灰,家里都不怎么開窗戶。但是現在換了清潔能源供暖之后,灰塵沒有了。現在溫度還穩定,我家里養的花都比前兩年養得更好了。”李延娟這樣說。
李延娟正在整理家中的花
(央廣網發 實習記者王碧玨 攝)
在大唐大柴旦清潔能源供暖項目現場,項目負責人劉大賢正在與供熱項目部人員部署今日工作,大屏幕上各種參數映入眼簾,不遠處空氣源熱泵等高效節能供熱設備正在全速運轉,干凈、整潔的供熱設備讓人很難與“供熱站”一詞聯系起來。
大唐大柴旦清潔能源供暖項目
(央廣網發 實習記者王碧玨 攝)
“在海西州和大柴旦行委大力支持下,大唐大柴旦清潔能源供暖項目認真踐行產業‘四地’建設要求,創新供暖方式方法,在國內高原高海拔地區首次采用‘綠電+空氣源熱泵+電極式鍋爐(燃氣爐)+蓄熱水罐+智慧控制系統’的多能源耦合技術路線,整個項目零排放、無污染,在保障24小時恒溫供暖的同時,實現了供暖效率、供熱質量和環境保護一舉多得。此外,該項目電力全部來自海西本地的風電、光伏,有效發揮了海西風光資源優勢,實現了綠色能源就地消納和就地轉化。”劉大賢說道。
工作人員正在講解供暖項目運行方式
(央廣網發 實習記者王碧玨 攝)
距離大柴旦清潔能源供暖項目300多公里的都蘭縣“風光”發展勢頭強勁——大唐海西州清潔供暖配套25萬光伏項目正在加緊建設。今年建成投產后,這里也將成為為清潔供暖提供源源不斷清潔能源的一員。
“作為國家規劃確定的大型清潔能源基地和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青海省是打造全國重要清潔能源基地的主戰場。大唐都蘭旺尕秀一體化園區,計劃建成百萬千瓦‘風光牧’基地。目前,首期25萬光伏正在建設中,預計年內投運。項目建成后,將落地固定資產投資10.12億元,年發電量超4億千瓦時。在滿足清潔供暖用電的同時,預計每年將向電網輸送綠色電力約2.38億千瓦時。”該項目負責人曹文艷這樣介紹道。
都蘭在建25萬光伏項目
(央廣網發 實習記者王碧玨 攝)
據悉,該項目建設投運后,每年可節約標煤14.29萬噸,減少二氧化碳約39.24萬噸,煙塵10.42噸。有害物質排放量的減少,大大減輕了大氣污染。
逐“綠”而生,向“綠”而行。如今的青藏高原,綠色能源改變了冬天原本的樣子,綠色發展的成果已然惠及高原各族人民,成為他們幸福生活的一部分。
- 下一篇: 止跌回穩!全國房地產市場現“三個首次”
- 上一篇: 格力永磁同步變頻離心機助力廣州著名中藥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