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當中央空調行業遭遇“規模不經濟”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在暖通空調及舒適家居產業中,有一個怪現象:通常生產 廠家與經銷商一直以來謀求“規模經濟”,在廣大的零售商身上表現的卻是“規模不經濟”,即空有規模,卻難以獲利。 不僅是渠道,從制造企業的產品上來看,一些產品也逐漸呈現出了這一特征,比如上量不上利的單元機、熱風機,甚至是模塊機等,從市場中不難看出此類產品規模增長、 利潤下滑的局面。熱泵熱風機從 2018 年開始全面登上舞臺, 在 2019 年沖刺般指向百萬臺大關。但是,這類產品也讓 企業愈發頭痛,賣得少的不賺錢,賣得多的也不賺錢。
縱觀這類產品在市場中的發展,大多都是市場的需求催生 了大量份額,形成的規?,F象,而產品、技術的門檻較低,于是品牌紛紛涌入搶占市場,導致市場競爭激烈,在這種 形勢下,價格只能是唯一的手段。
不論是迸發激情的產品,還是行業中的經銷商,近年來,在市場激烈的競爭中,價格戰成為行業中最普遍也最無奈的手段,讓市場呈現增長的規模,背后卻是一路走低的利潤。 主力品牌帶動中低端產品均價下滑,部分企業迫于庫存壓力下調價格,大批企業不堪壓力,價格戰也擴大到了更多的品類。
低利潤是企業最大的殺手,惡性的價格戰影響了行業整體的利潤水平,讓企業和經銷商無一幸免。低價的本質就是在價格戰中搶流水,經營企業流水比利潤相對來說更加重要,有流水就能“撐”,就有翻本的機會,搶不到流水就 意味著死亡出局。但銷售端降價意味著利潤上的損失,也在透支市場的未來。隨著限價限購以及精裝房等政策的頒布,從地產銷售端到中央空調零售端,消費群體的數量都 已大幅減少。這也是部分商家的無奈之處,零售市場的競爭更為激烈,迫于市場壓力加入到低價競爭,是出于對生存的渴望。
從經銷商的角度來看,零售商的盈利組成:成本、利潤率和銷量是造成“規模不經濟”的主要誘因。經銷商對于日常銷售,更多是只看訂單數量,不會去計算背后的利潤,利潤是公司存活和發展的關鍵,一直以來被忽視,但這恰恰是最為關鍵之處。
利潤空間降低的同時,企業運營成本的增加也是導致“規 模不經濟”的一大殺手。通常,對于企業來說,運營成本分解成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三大項。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促銷活動成為常態,運營成本必然增加。 另外由于很多經銷商缺乏管理能力和學習創新能力,企業成本幾乎無法控制,在諸如此類的情況下,運營費用學習 提升自己是通用手段。當然,隨著商務活動的多樣性,信 譽費用成為企業為了不和客戶推諉扯皮或者提升客戶美譽 度做出的一系列“費用犧牲”,如今這筆費用越來越高,已不可小覷。
行業的“規模不經濟”現象已經被越來越多經銷商意識到, 價格戰對行業和企業的損害顯而易見。價格戰成就不了行業,經銷商也著手從產品、營銷、結構上整體提升,積極轉型,讓行業走向成熟的道路。
- 下一篇: 獨家:中央空調企業向新興零售渠道方向發展
- 上一篇: 獨家:用“卡位”保持領先中央空調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