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么要保護知識產權?原來跟這些錢有關!
發表于: 來自:格力
連續舉辦十二年的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于今年4月20日正式拉開帷幕。圍繞“知識產權與健康中國”主題,本次宣傳周側重宣傳普及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市場監管、基本知識、典型案例,旨在提升全社會知識產權意識。除了活動宣傳,我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也在同步完善,比如2017年首次發布了《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綱要》,2019年年末印發了《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
可以說,我國對知識產權保護已經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究其原因,有人認為,這從側面折射我國存在社會整體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權利人屢遭侵權等現實問題。筆者以為,此類觀點并沒有切中要點,知識產權實際上與“錢”有關,保護知識產權其實是在保障企業和社會的財富創造。
從微觀層面談,保護知識產權與權利人利益直接相關,是營造市場良好競爭環境的基礎。對于企業來說,知識產權等同于在特定領域的創新成果,覆蓋技術專利發明、外觀設計、管理制度創新等方面。企業通過將知識產權這一智力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運用到生產建設當中的方式來獲得成本節約、產品品質升級、市場份額等經濟利處,通過市場交易創造“小財富”。
以家電企業代表格力為例,其目前發明專利已達65878項,在國家知識產權排行榜排名家電行業第一。格力能夠充分利用這些發明技術創造出“不用電費”的光伏空調、“雙向換氣”的新風空調等此類獨一無二的產品,通過市場出售產生利潤。經濟回報支持格力繼續創造新技術,也讓格力不斷創造財富,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
從宏觀層面看,聚沙成塔,保護個體知識產權亦是在促進社會整體“大財富”的積累。制造業創新,實際上是社會分工深化的結果。如果把社會比作大系統,那么各行業就是當中的分系統,每個企業則是小系統中的關鍵齒輪,它們相輔相成、共同點燃行業和社會向前的引擎。
企業“小財富”如何推動社會“大財富”?歸根結底,有協作與競爭兩種方式:協作,意味著企業與同行分享其自主研發的發明專利,以科學技術拉動社會經濟增長;競爭,意味著為占領發展高地,不同企業發力創新,淘汰劣勢企業,優化社會資源配置,為社會發展注入鮮活動力。
需要注意的是,知識產權有效保護是上述企業和行業美好發展愿景的前提。一旦知識產權保護不力,就會引發企業消極、市場混亂、國內企業內耗、行業發展滯緩等一系列連鎖反應,最終破壞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進程。
回到格力的例子,我們試想一下知識產權保護缺失的情況:格力運用自主專利技術研發出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并贏得市場利潤。知識產權保護不力助長了不法企業“拿來用用,沒關系”的囂張氣焰,抄襲、出售技術等行為頻頻發生,使得市場秩序陷入魚龍混雜局面。市場商品同質化、市場飽和等問題接踵而至。市場蛋糕越分越小,辛辛苦苦研發出技術的格力盈利劇減。企業喪失創新動力,行業缺失技術,進而遏制中國經濟發展。
可見到,知識產權并非簡單的權利維護,更深層的是對合法利益的保護。如若看不到這點,我們將無法理解權利人與侵權方對薄公堂的辛酸,也無法觀測侵權行為造成的社會損失。在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今天,社會各主體更應該從長遠且宏觀的角度看待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為社會財富的創造添上“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