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地鐵4號線正式開通,首次應用蒸發冷凝直膨空調新技術
發表于: 來自:合肥日報
2016年12月26日,以主打“紅色調”的合肥軌道交通1號線開通運營為起點,從無到有,從單線到初步成網,地鐵逐步融入合肥市民生活。
26日,合肥地鐵家族再迎新成員——“活力橙”軌道交通4號線正式開通。4號線將與3號線“合圍”合肥首個環形線網,串聯1、2、5號線,形成四通八達的“田”字形換乘格局,進一步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統,方便市民出行。
呼嘯而來的4號線,將在新起點上,成為引領合肥城市發展的重要力量。
“田”字形換乘更便捷
不知不覺間,合肥這座城市已與地鐵相伴近五年。
五年里,地鐵的準時、高效、便捷,給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提供了一種更為快捷的出行方式。紫廬、高王、王崗、幸福壩、南新莊……這些過去讓很多市民陌生的地名正變得耳熟能詳,地鐵早已融入合肥市民的生活。

4號線串聯1、2、3、5號線,與1、5號線在合肥南站換乘,與3號線在圖書館站、方廟站換乘,與2號線在東七里站換乘,加上1、2、3號線相互換乘,形成“田”字虛擬環線,使合肥軌道線網“四通八達”,進一步擴大軌道線網輻射范圍。同時,也使合肥南站成為目前線網唯一的三線換乘車站。
4號線全長41.37km,共設置31座車站,是一條自西向東北的“L”形市區骨干線,不僅與多條地鐵線路及合肥南站換乘站銜接,它還串聯起科技創新基地、政務文化中心、合肥南站三大中心,覆蓋南北向最重要的客流走廊的同時,拉開城市骨架,支撐高鐵片區及合肥高新區的建設發展,是一條提高軌道交通網絡效益、實現城市交通一體化的重要組成線,在合肥市軌道交通線網乃至綜合交通系統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梢哉f,截至目前,4號線是換乘最方便、最快捷的線路。

4號線投入運營后,通過圖書館站、方廟站的換乘連接,合肥軌道交通3號線、4號線形成合肥首個環形線網。同時,合肥軌道站點破百,達122個;運營總里程達156公里;列車數量達196列,軌道線網格局進一步完善。
“據統計,目前合肥軌道交通線網的日均客運量在85萬左右。4號線開通運營后,預計線網日均客運量將突破百萬人次。”合肥軌道集團運營分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技術創新讓4號線更“智慧”
2017年5月20日,4號線拉開建設大幕。
2018年3月31日,4號線首臺盾構機在長寧大道站始發。
2018年4月19日,4號線首座車站方興大道主體結構封頂。
2019年9月6日,4號線啟動鋪軌施工。
2020年11月7日,4號線全線31座車站主體結構全部封頂。
2021年8月12日,4號線實現全線電通。
2021年11月26日,4號線順利通過竣工驗收
……
一個個目標如期實現,從“洞通”“軌通”“電通”到全線試運行、免費試乘體驗,高標準、嚴要求、重創新,一步一個腳印,如約而至的4號線像一道“橙色閃電”,承載著合肥人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連貫起城市的東西南北。

直流照明配電新技術、門檻獨立絕緣安裝技術、首次應用蒸發冷凝直膨空調新技術……4號線的建設中應用了不少創新技術。
“4號線采用蒸發冷凝直膨空調新技術,與傳統水冷式冷水機組空調系統相比,蒸發冷凝直膨空調系統采用制冷劑直接蒸發式制冷,取消了冷卻水和冷凍水系統,更具節能性和經濟性,冷凝效率大幅提高。”合肥軌道交通集團建設分公司總經理助理李凱介紹,“同時減輕了后期的運營維護工作量,也有利于營造和諧綠色的人居環境和城市環境。”
“直流照明配電新技術將在4號線全面應用。”機電設備施工方中國鐵建電氣化局集團負責人楊彥說,“4號線采用集中整流和分布驅動架構,可以有效預防照明線路潮濕水浸所導致的漏電觸電安全事故,燈具壽命也能得到顯著提升。同時通過地面在線維護,節約維修成本,提升安全保障。”而直流供電照明系統在施工上也降低了工程量,有效降低總體施工成本。
“4號線各站站臺門采用門檻獨立絕緣安裝技術,該技術在傳統的絕緣安裝技術基礎上,在門檻與底座連接的螺栓上,增加絕緣板和絕緣套隔離,實現門檻對地絕緣,同時在門檻與立柱、包鋼之間安裝槽型絕緣件,實現門檻與站臺門系統其他金屬結構之間的絕緣隔離,從而達到門檻獨立絕緣效果。” 合肥軌道交通建設分公司機電二處兼綜合聯調處處長蔣明亮介紹,“該技術為乘客上下車接觸門檻時提供雙重絕緣保護,提升了安全保障。”
而作為合肥市軌道交通建設以來軌通、電通、開通運營里程最長的項目,4號線建設過程充滿艱辛。廣大參建人員,先后克服諸多困難,高標準、嚴要求完成了各項建設任務。
4號線盾構施工過程中,安全風險高、施工難度大,成功穿越多個重大風險和敏感區域。
四次下穿國鐵。柳樹塘站至圖書館站區間下穿合武鐵路、合福高鐵;唐橋站至東七里站區間下穿淮南鐵路線;站塘站至方廟站區間下穿新客線橋;十里村站至陶沖湖東站區間下穿合肥東站站場42股道。
雙進雙出高鐵南站。高鐵南站為1、4、5號線換乘車站,其中4號線沿東西方向穿過國鐵合肥南站站區。
穿越南淝河。五里廟站至唐橋站區間巢湖路站至和平路站區間下穿南淝河,該區域地層含水量大、滲透性強,且受擾動后容易出現噴涌現象,存在地面塌方風險。
所有參建人員與時間賽跑,無論是酷暑還是隆冬,從首樁開鉆到全線洞通,都有無數建設者夙興夜寐、奮戰不休的身影。經過各方單位的配合努力,最終如期完成4號線開通初期運營任務目標。
助推城市“加速跑”
地鐵改變了我們對城市發展格局的概念:原來,從城西到城東可以這么便捷!
地鐵也改變了我們對生活的期許:省下很多通勤時間,可以更好地投入工作和生活。
12月16日上午,4號線開啟試乘。工作在合肥高新區,家住新站高新區的蘇夢霖當天特意體驗了一次乘地鐵上下班,“平時都是開車上下班,路上花費的時間就要一兩個小時。4號線開通之后,全程40分鐘左右,以后盡量乘坐地鐵上下班。”像蘇女士一樣愿意乘坐地鐵上下班的市民還有很多。
民眾受益,城市發展才有意義。
“從小區步行到地鐵站,只要5分鐘, 3號線能到翡翠湖,2號線能到三里庵商圈,1號線能到包公園。”72歲的聶先生和老伴,近年來熱衷于搭乘地鐵在合肥“輕旅游”,“4號線開通了,會變得更加方便。”
軌道交通連線成網,帶來流量,更是沿線發展的新利好。
合肥高新區投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4號線的開通,也將會極大‘縮小’高新區與其他區域的距離,為區域集聚人流,極大地促進區域發展。”
同樣,對在瑤海萬達經營餐飲的竇女士來說,4號線的開通讓她吃了一顆“定心丸”。近期,她經手的餐飲門店正在升級改造,“4號線的開通,無疑會給我們帶來更多客流,希望未來能把門店生意做大做強。”
線路成網,流量翻倍。砂之船奧特萊斯、銀泰百貨高新店、唯品會城市奧萊、華潤萬象城、寶業東城廣場、瑤海萬達廣場……“4號線沿線商業項目多,未來這些商業市場的活力將進一步迸發。”瑤海萬達廣場市場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未來,合肥將按照全面實施“1155”大交通建設計劃,“十四五”末,力爭建成軌道交通500公里,加快推進軌道交通在建項目建設,以“高質量建設、高水準運營、高效益經營”為目標,讓群眾出行更順暢更舒心,不斷增進群眾獲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