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生產口罩 格力如何闖過企業“緊急跨界”兩大難關?
發表于: 來自:格力
3月9日,格力口罩在“董明珠的店”正式上線,向廣大消費者提供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和KN95防護級別一次性使用口罩,開放預約當日1小時內,預搶人數達到6.8萬人次,次日1小時內達47萬人次。
至此,自2月開始流傳的“格力要生產口罩”的業內消息終于“一錘定音”。在口罩等防疫物資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格力電器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即實現口罩投產并推向市場,同時還在生產護目鏡、測溫儀等防護設備,交出特殊時期“緊急跨界”的滿分答卷。
眾所周知,作為制造業企業的格力電器,此前并未有過生產口罩等醫療物資的相關業務經驗。因此要在短時間內生產制造出符合相關標準的口罩,格力和眾多“緊急跨界”的企業一樣需闖過兩大難關——一是企業的跨界生產資質和能力,二是企業對跨界產品的質量把控。

(圖為口罩預約購買頁面)
掌握生產資質:精密模具和智能裝備的雄厚實力
不論是一次性醫用口罩、KN95防護口罩,還是測溫儀、護目鏡等防疫產品,都對生產資質、檢驗檢測能力、生產環境等方面具有極為嚴格的標準和要求。格力電器不僅在短時間內完成資質認證,還迅速研發、生產、調試相關設備,并具備高標準凈化車間及相關檢驗檢測能力。
今年2月,格力僅用10天時間就設計出66套測溫儀生產模具;2月18日注冊成立“珠海格健”醫療子公司,2月25日通過珠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應急醫療器械備案,3月9日兩款口罩就已上線銷售;預計未來將會開發出20條生產線專門生產口罩,日產量將達100-200萬片。
打鐵還需自身硬。如此高效強大的“緊急跨界”生產能力,得益于格力在精密模具和智能裝備上的多年積累。自2013年進軍裝備、模具領域以來,格力精密模具已累計申請專利100多項,具備年產4500套精密模具的能力,產線覆蓋了家電、汽車、馬達鐵芯、熱交換器、辦公器材、電機塑封、3C、光學器件、不銹鋼廚具、醫療器械等領域。
格力的高沖精密模具最高沖次可達380次/分鐘,與日本同類模具最高沖次相當;模具核心部件精度更是達到0.001mm,比發絲直徑還要小60倍。既然能開發出此般精度和技術含量的精密模具,那么在短時間內開發出生產醫療防護產品的模具,格力自然也不在話下。
在智能裝備板塊,格力在數控機床、機器人、物流倉儲裝備、檢測設備、自動化生產線等方面的研發也日趨先進、成熟,自主研發出工業機器人用高性能伺服電機及驅動器,其中伺服電機功率密度、過載能力等性能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據了解,格力此次自主生產醫療物資,折疊/平面口罩機、護目鏡包裝機、護目鏡注塑機和機械手等均是格力智能裝備自主研發生產。
保障放心品質:一以貫之的嚴格質量管控
作為防疫關鍵物資的口罩、護目鏡,質量必須得到嚴格管控。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家相關部門查獲了多起制售假冒偽劣口罩的案件。被查獲的廠家、個人或假冒大型口罩品牌生產仿冒品,或在原材料、加工過程中偷工減料。
此類案件牽動著全國消費者的心。我們很難想象,“關鍵時期買不到口罩”和“關鍵時期買到假口罩”哪種情況更糟。筆者向身邊親友做了簡單的調研,發現此前一個月內,大家朋友圈或微信群里都有人售賣口罩,但是基本沒人敢買:“賣水果、賣衣服的微商現在突然有大量口罩,這個渠道就很值得懷疑,我擔心口罩的質量,買到不合格的口罩還不如不買。”
那么,作為一家主營家電的企業,為什么格力電器售賣口罩能有一日43萬的預約量?這43萬消費者的信任從何而來?正是格力一以貫之的嚴格質量管控。
據了解,格力一次性醫用口罩經過廣東省醫療器械質量監督檢驗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廣州醫療器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檢測,產品細菌過濾效率(BFE)≥95%,符合YY/T0969-2013標準要求;格力KN95防護級別一次性使用口罩經廣東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的6項檢測,顆粒過濾效率(PFE)≥95%,符合標準要求。

(圖為格力KN95防護級別口罩權威認證檢測報告)
在口罩的品質保證中蘊含著格力嚴格質量管控的“內在基因”。多年來,格力一直以“追求完美質量”為目標,多次獲得中國質量獎、全國質量獎等國家權威部門肯定。
董明珠在近期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現在生產防疫物資是急國家所需,國家有需要,我們就去做。”支撐格力如此決心和行動力去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的,正是其在精密模具、智能裝備兩大板塊的雄厚實力和格力一以貫之的嚴格質量把控,這兩點充分發揮了格力在生產管理、設備、技術、質量等方面的能力與優勢,實現了生產資質和產品品質的絕對保證,實為企業“緊急跨界”的成功范本。